服务热线:
010-68025875
周一至周五 8:30-16: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
微信客服:hongse191919
2023年6月10日是中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非遗如何真正保护并传承下去,如何为非遗注入“青春力量”?结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发起,龙湖公益基金会进行捐赠的“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澎湃新闻 · 艺术评论》近日专访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他表示,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是一个创举,这一计划有两个核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这一计划,专注培养非遗青年传承人,“这一计划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传承,其关键是传承人队伍建设,而关键的关键又是青年一代的参与和成长。”
澎湃新闻:这次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相关机构首期发布的“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入选名单,被不少专家认为是很大的创举,这抓住了非遗传承的一个难点与核心——传承,能否请您先谈一谈计划举办的初衷?
王晓峰:其实在很多场合我都说过,非遗保护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传承,传承下去了才能更好地保护。但是要解决传承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靠人来传承的,在这个人的因素里头,在传承人的问题上,青年传承人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了。所以关注青年传承人群体,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也是我们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重要的工作。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来帮助青年传承人成长,通过他们的成长来影响更多的青年人,通过他们的成长来影响更多的青年群体,让更多的人去关注、热爱、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更持续地传承下去。但这中间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澎湃新闻:这次计划只是一个起步,我们刚才在青年非遗传承人座谈会上听到很多非遗传承人谈到当前的难点,还是在于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王晓峰:所以说这就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大家的关注,大家来支持。我们设置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计划的初心就是为了调动更多的力量,为了引导更多的力量来关注,来帮助青年传承人的成长,让他们有更好的环境,让他们真正能够在从事非遗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人生价值,获得更多尊重,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如果说我们能把这些做到,相信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个工作,去传承我们过去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这个计划核心或初心是要能够引导和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社会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化保护。
“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入选名单发布现场
“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共计806人申报,项目执委会办公室根据申报材料,经资格审查,确定有效申报共719人。进入候选名单的719人中,40周岁(不含)以下的超过半数,申报人整体技艺水平较高,具备较大成长潜力。经专家组初选、复选、面试及项目管理委员会审定,最终遴选出首批扶持的青年传承人20人。我们这个计划是开放式的,是一种创新,也有示范性。比如首期项目就是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发起,龙湖公益基金会捐助支持的。接下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群体、更多的企业,关注或者参与到我们的计划中,以此形成一种广大的社会力量,同时通过这种实践的探索,把更多的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去解决更多青年非遗传承中遇到的各种具体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遗保护协会其实就是起了一个平台服务的系统工作。
“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青年传承人作品展现场
“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青年传承人作品展现场
澎湃新闻:确实,这可以说这是一种示范,是一种引导,希望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氛围与合力。除了这样的计划,在保护与传承方面还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做法,比如资金、项目上的扶持?
王晓峰:对于非遗的项目,我们现在还是通过社会公益性的支持,企业和其他的一些公益机构,他们有这种社会责任感,他们觉得对这一群体的支持和帮助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国家、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的核心点是依靠社会力量,与政府资金扶持是没有关系的。青年传承人扶持计划是动员社会力量,来推进社会保护的一个尝试,也是个抓手,也是我们政府非遗保护的一个补充。
山西太原古县城非遗传承人展示现场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有近十万项的非遗项目。今天座谈会上也谈到,对于一些非遗如何与当代的生活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策划过不少活动,进行了很多的思考与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下的生活有些脱节,像这样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来保护与传承?
王晓峰:非遗保护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立体的工作,有些可以进入到现在的生活,有些跟现在的生活就相去甚远了,我们需要用一种保护的方式让它承续下来,这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记忆,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非物质形态的,也是一种遗产,让它承续下来,保存下去是不错的,还有一些我们可以让它逐步与当下的社会生活相结合,这样的话就会注入新的生命。我们都知道过去这些遗产都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只不过是因为后来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脱离了过去那种生活的环境,所以它就需要保护了。但如果说我们能找到更好的途径与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它不又焕发生机了吗?所以这些遗产还是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去研究、创新与发展的。
“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山西精品非遗展现场
昆曲200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图为青年昆曲演员张冉(左)在上海主演的昆曲《牡丹亭》
澎湃新闻:这些年非遗和旅游的结合是有目共睹,取得了不少成效,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另外,也有观点担心非遗会掉入旅游功利的怪圈里,您有没有这样的担心?
王晓峰:在推动非遗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非遗让旅游更快乐”的理念,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进度假区、进街区,举办了一系列的“非遗大集”,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协会发布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首批在全国范围遴选了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较好的景区、小镇、街区和村寨,通过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景区、旅游企业等吸引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入驻。如今,非遗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是来源于现代化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大量的外来思潮与文化涌入我国,并受到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群的追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量的本土文化被束之高阁,因缺乏相应的宣传与创造性转化手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部分非遗项目适应性较弱,失去了现代生活的使用功能和场景,导致项目存续状况不佳、日渐式微。数字世界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非遗项目跟进不及时,在保护、传承、发展各环节中没能用好科技的助力,在信息洪流中被其他信息掩盖。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非遗大集现场
具体到观点,需要从非遗的发展来看,需要有平台,要进入生活,旅游是异地游客,从外地到一个地方来,对你这里文化是有新鲜感的,旅游是讲差异性的,有新鲜感的东西是有吸引力的,不管表演性还是消费对游客来讲都是有吸引力的,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核心的问题,保护的问题,你不能说唯利是图,不顾非遗的特性,盲目去追求利益,肆意去改变、破坏它的这种生态,这就是灾难性的,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正在做一个标准,非遗融合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在规范这些项目,规范这些原则。
澎湃新闻:总的来说,保护肯定是第一位的。
王晓峰:对,非遗与旅游融合要“保护优先”。保护是我们所有非遗工作的一个出发点,这是历史继承和文化传承的使命。非遗与旅游融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在坚持守正中观照现实,需要在行政层面建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要解决好融合发展中非遗保护的机制问题,要遵循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还有,要保障和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与旅游的融合,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个人尊严,这是非遗与旅游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非遗与旅游融合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要为非遗人群创造更好的一个生产、展示、传承的环境,这样我们非遗与旅游融合才可持续发展。
“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青年传承人作品展现场
“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青年传承人作品展现场
澎湃新闻:在数字化时代下,非遗保护在数字化方面应如何结合?
王晓峰:对于濒危的、亟需保护的项目,当务之急是以现代化的记录手段开展综合记录,进行抢救性的数据保存,形成数字著作,这部分工作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基础信息开展研究与转化应用,赋予非遗当代表达能力、重回现代生活,是提升项目存续能力、促进项目创新发展的有效做法,也是保护传承的意义和目的。
对于存续状况尚可的项目,在项目生产方面,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同时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改良生产材料、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展示形态;在转化应用方面,在技术手段高度丰富的便利下,可探索项目文化内涵的跨界融合,借助现代载体传播传统内涵;在弘扬传播方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力和便捷性,丰富非遗的传播渠道和展现形态、提升故事讲述能力。
贵州丹寨蜡染
贵州丹寨鸟笼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右一)与在青年非遗传承人
澎湃新闻: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数量极巨的传承文物,您认为,非遗传承人如何面对悠久的历史、文物?在这方面协会有什么想法?
王晓峰:文物是文物,非遗是非遗,但它们是有联系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创造出来的,只是现在留传下来的是一个静态、实体的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是一直在延续下来,比如景德镇的陶瓷是没断代过,一直延续到现在,工艺技术与文化都有传承。但也有一些是断代的,这就需要去研究,甚至有些可能通过这种深入的研究去恢复它。比如我们今天有一个传承人,是从事龙泉青瓷的,叫汤忠仁,他现在复烧的青瓷就是他自己从过去残留的古瓷片里去研究,然后去恢复那个技艺,把古法呈现出来。包括这次展出的景德镇珐华彩瓷绘制也是这样的,这些非遗在传承中有时会中断,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历史的变迁,技术的流失等,但只要有实物在,我们就可以去研究这些文物,通过不断地实践,重新恢复那些技艺,甚至有些技术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创新。
今天周一,
四月廿五,
宽容,
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古人云: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
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以宽广的胸怀,
接纳世间百样事、笑看千种人。
胸怀宽广之人,
能容忍别人的冒犯、谅解别人的过错。
咽得下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
吃得了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END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