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68025875
周一至周五 8:30-16: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
微信客服:hongse191919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在暗自发愁。在这里,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白帝城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三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三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之时。
注释
城尖径仄:城依山建筑,沿坡向上筑到山顶,过了山顶又沿坡向下,所以有“尖”处,“城尖”就是山尖。城尖两边的城头走道是倾仄(斜)的。
旌旆:旌旗,旆(音佩),本义为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萧涤非注:缥缈,高远不明之貌。
坼(chè),裂缝。
日抱:指日照。
扶桑,见《说文》:“扶桑,神木,日所出也”。
断石,指峡坼。
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登楼诗。
“白帝城”,即今重庆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这是杜甫由重庆云阳初到重庆奉节(夔州)时创作的一首诗。在奉节两年,是杜甫创作的高峰期,写诗四百多首,包括七律压卷之作《登高》和艺术价值极高的《秋兴八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首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的拗体七律经典作品。诗中颔联、颈联对仗工整,但不符平仄,三平尾,三仄尾有多处。这类不完全符合格律的格律诗,就是拗体诗。它往往被视为刻意求奇,旨在打破常规,创造出新颖而独特的艺术效果。谈拗体诗,几乎绕不开杜甫的这首《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首联是说,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这是写“城楼之高险”。
一上来,杜甫用字就比较追求奇险。“尖”,是高。“昃”是斜。他不用城高,却说“城尖”,不说路斜,却是“径昃”,这就是所谓的用字求险,求涩。“旌旆愁”,旗子是不会愁的,这里不过是为了写诗人内心之愁。他愁什么呢?大概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诗人没有继续写愁,而是写白帝城城楼之高,“独立缥缈之飞楼”,一个“飞”字,俨然道出了白帝城楼之气势、傲立滔滔江水之畔,遗世独立,飘渺天际。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颔联是说,云霾隔断连绵陡峭的三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这是写“登楼之近景”。
“峡坼”二字,形容山峡之间的狭窄之处,类似缝隙,形象地描绘了峡壁陡峭、江流狭窄的景象。“云霾”则形容了山峡中的云雾,给人一种高远、险峻的感觉。诗人连用两个比喻,将群山比喻龙虎,将波光比喻鼋鼍,来写三峡的壮丽风光。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颈联是说,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三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这是写“登楼之远景”。
这两句亦对仗工整。“扶桑”对“弱水”,“西枝”对“东影”,“对断石”对“随长流”。“扶桑”,为古神话中东方日出处一种神木,长约数千丈;“弱水”,为古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扶桑”与“弱水”,皆为想象之景,为远景,与颔联近景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中间这两联景色描写,堪称全诗最精彩之处。
当山川河流成为诗人精神的一部分,那么他笔下的景物也便有了不一样的格局与意境。这就是杜甫写山岳为何能写得如此壮阔的原因。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尾联是说,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之时。这是写“身世之感叹”。
一个“叹”字,仿佛写尽了无数艰难苦恨与一生坎坷。而“泣血迸空”四字,非处于动乱,非长久漂泊,非走投无路,不足道也。这也是杜甫情绪酝酿到极致的一种宣泄与释放。“艰难苦恨繁霜鬓”,正可看作是“泣血迸空回白头”另一种生动诠释。同样白了头,一个是艰难苦恨,一个是泣血迸空,生活境遇不可谓不凄惨。然而诗人眼中的山河,却是那样的壮丽,这就是物质匮乏而灵魂高级的一种体现。
纵览全诗,用字奇险,对仗工整,情绪勃郁,声调拗怒,想象奇特,写景状物,波澜壮阔,如置身其中,令人心向往之,即景生情,情凝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是为登楼诗中的绝妙佳作。
今天是2024年3月17日,
二月初八,
中国国医节。
人生没有败笔,
笔笔都是天意。
喝红朝壹号,展家国情怀!一号人物,喝红色壹号!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