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注册

酒量能锻炼出来吗?

2024-03-25 12:45: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标签: 红色壹号      红朝壹号   酒量  

人情社会,亲戚团圆朋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酒桌之上进酒辞总是多于推酒辞。那么,大家说的“酒量都是练出来的”,是真的吗?


同样是喝酒,每个人的酒量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千杯不倒面不改色,有的人沾酒就脸红;酒场上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劝酒词“不能喝,多练练就好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看看酒量都受哪些因素影响。



什么是酒量?


平时我们所说的酒量,是指摄入多少酒精后,仍然不至于醉酒的能力。这其实包含两方面因素:


酒精的代谢效率,取决于肝脏中乙醛脱氢酶的含量。


含量越高,酒精被分解的速度越快,相对的你能喝的酒就越多。


但是,肝脏中这种酶的含量几乎只与遗传因素挂钩。


也就是说它是先天既定的,你能消化多少酒精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几乎决定了……


另一方面是你对酒精的忍受能力,指的是你在喝酒之后是否会出现异常或不舒服的情况,以及出现这些情况的严重程度。


异常或不舒服的情况通常指:脸红、身体皮肤发红、过敏、头晕、恶心等。


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能力都不相同,跟代谢酒精能力不同的是,后者是“拼爹”,而前者,拼的就是身体素质了。


酒精耐受能力是会随着身体实际状况而出现变化的,这也意味着酒精耐受能力确实是可以练的。


但是!但是!千万别将酒精的耐受能力当作酒量去练!练着练着,看似酒量上来了,其实是伤害更大了!



为什么多喝酒会产生酒量变好的“错觉”呢?


但可能会有不少人表示疑问:既然酒精的分解速率是“天注定”的,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喝得越多越不容易醉呢?其实,这是因为身体对酒精的耐受程度提高了!耐受程度高并不是酒精的分解速度加快,而是相同量的酒精,对身体功能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效果变得更小。


在功能性耐受中,我们的身体在饮酒后的解酒能力其实并没有变化,但我们的身体,尤其是我们的大脑和神经却对酒精的敏感程度越来越低,让我们觉得自己“并没有醉”。


此外,人们对酒精的耐受度也会受身体的健康程度、体质特点等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个人,“耐受度”也并不总是相同。例如,我们的“耐受性”可能在心情好的时候变强,却在空腹时候变弱,这也就解释了酒量会忽高忽低的原因。



不过,要注意的是,即使提高了“耐受性”也不能减少乙醛堆积对身体所产生的伤害,一昧地硬扛,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因此,也建议体弱多病和精神压力大的人不要去“练酒量”,注意切勿空腹饮酒,喝酒时也尽量选择优质酱香酒,并在喝酒的同时也要大量的喝水,既可以避免身体脱水,又能稀释体内酒精浓度。

碰杯喝酒4.jpg


酒量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含水量


含水量越高越能喝。水是人体最大的组成成分——包括血液和其他体液。体内含水量越高,饮酒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越低(稀释倍数高嘛),也就更不容易醉酒。体格越大的人,血容量也越大嘛,就像是武松,身长九尺,过景阳冈前,切3斤肉,喝18碗酒。


2、身体、精神状态


患病或康复期的人更易受到酒精影响,易发生酒醉不适的状况,熬夜、疲劳、体力透支时也是如此。对于某些慢性病人而言,更要“滴酒不沾”。情绪压抑、悲伤时饮酒,易醉酒;心情愉悦的时候,酒逢知己千杯少。


3、药物


酒精本身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与特定药物共同作用时,可导致头痛、嗜睡、恶心、动作失调等。譬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药物,会引发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当然,饮酒也会导致某些药物的药效下降,或造成一定毒性。即使是非处方药或者中草药,也不要与酒同服。)


4、海拔


海拔越高,越不能喝。海拔超过1600米时,血液对酒精的吸收加快,干扰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输送。此时运输到大脑的氧气减少,造成头痛、恶心等症状。同时,在高海拔处饮酒时可造成脱水,加重高原反应。海拔每增加1600米,酒量下降3倍。据说:高原的汉子喝酒一个人能对付八个东北人。


综上所述,一位能喝、善喝的酒神大抵应当是这样的:


男性,身材魁梧,壮而不肥;体健,精力充沛,无病无痛。喝起酒来,他总是先就着些牛羊肉、花生米,不急不慢、自斟自饮、怡然自得。好比乔峰,身形魁梧,心胸开阔,多一分酒意,多一分精气神。




今天是2024年3月25日,

二月十六,

春社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徐海东大将逝世纪念日(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




    

决定了就要去做,

主动些才会快乐。





喝红朝壹号,展家国情怀!一号人物,喝红色壹号

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






搜索

X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ongse19191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