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68025875
周一至周五 8:30-16: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
微信客服:hongse191919
1972年,在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中,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开启访华之旅。这段被众人称为中美关系“破冰之旅”的历史,直至如今都还被人津津乐道。
四年后,因为“水门事件”被迫下野的尼克松,却再次以美国平民身份来到中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他的第二次访华过程中,不仅受到了中国政府超高规格的接待,还在中南海与毛主席展开了亲切交谈。面对这个前任总统无心的一个提问,毛主席的回答却让尼克松无比动容。他表情肃穆地站了起来,对着坐在沙发上的主席深深鞠躬。
毛主席为什么要邀请一位在美国已经“声名狼藉”的前任总统再次来到北京?他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让尼克松作出如此反应?
图-毛主席接见尼克松
1972年,在华盛顿水门大厦,五名男子因为在政府机构部门安装窃听器,被美国政府宣布逮捕,其中一个是专门负责尼克松竞选工作的组员。随着事件越演越烈,尼克松最终被定性为是指挥此次窃听事件的同谋者。尽管他一直强烈否认自己参与其中,但面对国会发出的弹劾警告,最终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只能是被迫辞职。
无比落寞的尼克松陷入了深深的疲惫和无力感。事件的爆发让他在美国政界完全没有政治声誉可言,成功连任却很快辞职的经历也让他被永远钉在美国历史的耻辱架上。尼克松当时的境遇可想而知。
令他意外的是,一封来自中国总理的电报跨越重洋来到他的手上。周恩来不仅表达了对他的良好祝愿,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二度访问中国。
几个月后,毛主席亲自致电尼克松,对因病住院的他表示慰问,同时再次对他发出访问中国的邀请。毛主席的话语,让心神不宁的尼克松感受到来自大洋彼岸中国人民的温暖。
两人通话结束后不久,当时负责在华盛顿联络事宜的官员,又一次向尼克松表达了毛主席殷切的希望,他对尼克松说:“在您身体条件允许的话,主席希望能尽早见到您。”这无疑是第三次热忱的邀请。
图-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第36任美国副总统(1953年-1961年)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69年-1974年)
再度开启中国之行,这个愿望在尼克松心中日益强烈。他很快向基辛格表示,如果时任总统福特不反对的话,他想尽快动身前往中国。
当初尼克松能够顺利访华,正是在基辛格的极力促成下完成的。当听到这位前任总统的想法时,基辛格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认为福特刚刚上任没多久,这样的举动势必会让新政府陷入难堪,因此希望尼克松能再等待一些时日。
尼克松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纳基辛格的建议,等福特访华后,他再决定具体行程。但他也同时表示,面对中国政府的热情邀约,自己不希望等待太久。
图-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对尼克松的心情很是理解的基辛格很快与中国政府取得联系,不久之后,福特来到北京,开始访华之旅。
中方对福特的来临表示欢迎,但态度略微有些冷淡。毕竟不久前,福特与苏联领导人的亲切拥抱,让毛主席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之间的关系,因为那时的中国与苏联仍然处在冰冻期。
基于这样的背景,时隔四年后再度邀请美国前任总统访问中国,不得不说是毛主席对于进度缓慢的中美关系一记点睛之笔。
就在福特访问中国期间,中方依旧和尼克松保持着密切接触。美国现任总统回国不久后,中国就发出正式邀请,希望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她的丈夫能够先到北京。朱莉夫妇表示十分高兴,欣然接受邀请并很快抵达中国首都。
图-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1913—2006)美国第37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
除了带来父亲的亲笔信之外,朱莉夫妇还转交了一份尼克松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它被装在一个漂亮的丝绒盒子里。可惜的是,那时周恩来因为生命垂危不得不在医院进行抢救,没有亲眼看到尼克松写给他的信。来到北京的四十多个小时后,毛主席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朱莉夫妇。仔细打量了下一袭黑裙的朱莉,毛主席开口问道:“你父亲的身体怎么样了?腿恢复得好吗?”看着一脸慈祥的毛主席,朱莉笑着说道:“已经好很多了,谢谢您的关心。”沉吟片刻,毛主席笑着说:“好好休养,上次他来还说要爬长城呢,把这个话转告给总统先生。”
坐在一旁的戴维,也是尼克松的女婿立马说道:“尼克松现在已经辞职了。”言下之意,就是指毛主席不应该再用“总统”来称呼他。他突然的插话让毛主席微微有些不悦:“我愿意这样叫他。”紧接着,他把目光转向朱莉,口气变得缓和:“写信告诉你父亲,我很想念他。我这句话,可以刊登在报纸上。”
“现在很多美国人都在反对我岳父,有些人甚至提出要审判他。”戴维接着说。毛主席并未接他的话,而是说道:“我马上邀请他来中国。”思考了一会儿,他加重了语气:“是马上,朱莉你在信中记得写上一句话,就说我等你父亲再次访华。”面对着朱莉递来尼克松写给毛主席的亲笔信函,毛主席仔细看了后,用英文清晰地念出信中的日期,这让众人惊诧不已。
图-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夫妇的第二个孩子,次女
听完翻译念完信件后,毛主席指了指朱莉所坐的沙发说:“四年前,我和你父亲见面,他就是坐在你这个位置上。”朱莉一脸荣幸地笑了笑,语气有些激动:“主席,我能和我丈夫换一下位置吗?让他也坐一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沙发。”毛主席笑着点点头,看着夫妇俩孩子气般快速交换了位置,他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在整个交谈中,他不断向朱莉表达了希望尽快见到尼克松的心愿。甚至在送走朱莉夫妇时,他还陪同他们一起走了几步,这是近几年来他在会见外宾时第一次有这样的举动。这让朱莉觉得受宠若惊。“你们还年轻,希望以后还能到中国看看,在十年后,它将变成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和朱莉夫妇握手告别时,毛主席这样说道。
图-毛泽东主席1975年12月31日晚上会见朱莉夫妇
朱莉一行离开了,尼克松再次前往中国的时间也已敲定。新华社在不久之后对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公告,表示中方再度邀请尼克松夫妇访问中国,他们也愉快地接受这一邀请,时间定在1976年2月21日。
美国顿时掀起了轰然大波,共和党相关政界人士更是议论纷纷。他们都猜不透,为什么中方要在现任总统访华结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又邀请一个名声不好的前总统去中国?而且当年正值美国大选,福特正在积极争取候选人资格,毛主席的这一举动,到底意欲何为?
世界诸多媒体对此消息进行了深度讨论。美国广播公司高级记者在报道中提及,中方这一举动,势必会在竞选运动中,让选民回忆起尼克松执政时,中美关系远比现在更为友好。
合众国际社表示,邀请尼克松夫妇访华这种决定,必定是毛泽东最终拍板的,因为只有他才会做出这种“谁都不会想到”的决定。英国《泰晤士报》也发表了社论,中方邀请一个名誉扫地的前总统再度访问中国,从某种迹象表明,是对美国现行“对中政策”的不满。而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尼克松却一直认为,在他任期内,中美关系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冰封状态,取得巨大进步,可惜由于他个人原因,还没有努力让中美关系往前延伸。因此,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理由继续为两国关系努力。
图-尼克松
尼克松这一举动,让福特政府寝食难安,总统竞选正在关键时候,很多幕僚对此的看法是将会对福特的竞选结果产生“毁灭性影响”,也有不少人抨击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过于“阿谀献媚”。
尽管在美国反对的声音持续不断,但此刻的尼克松身份已是平民。向来奉行公民有“人权自由”的美利坚也无法对他的行为进行干预,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前往中国。
按照之前约定的时间,尼克松夫妇搭乘中方事先安排的专机抵达首都北京。尽管那时已经是北京时间晚上10点左右,中共中央和外交部的各级要员还是在机场冒着寒风迎接他的到来。钓鱼台依旧是尼克松夫妇下榻的地方,中方专门为他举办了国宴。所有的布置、礼仪,甚至连菜品都和当初他作为总统来访时一模一样。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给予了这个在美国落魄不堪的尼克松总统待遇,这让他感动不已。
图-尼克松访华
宴会快要结束时,他站起来对着众人发表了一个简要发言,他认为全世界人民的和平都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好坏,因此两国的合作必须要可靠并且充满决心。当然如果指望一纸声明就能带来和平,这种想法是天真的。
尼克松所指的声明,就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与周恩来总理共同签署的《中美上海公报》。一段简短的话语,表达了他此番前来的诚意。第二天上午,他拜访了毛主席。让他吃惊的是,短短四年的时间,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就变得不容乐观。在与尼克松交谈的时候,他的发音显得有些含糊不清,但在尼克松的心里,毛主席的思维模式依旧如海洋般深邃。在交谈过程中,尼克松笑着问毛主席:“主席,您有什么特长?”这本来是一句无心的寒暄,没想到毛主席的回答却让他肃然起敬。
“我的特长就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面带微笑看着尼克松。一瞬间,这位在美国政坛混迹多年的人物,内心深处涌起了一丝不可言状的情绪。看着对面这个“东方巨人”此刻因为病情加重显得蜡黄的脸色,尼克松却丝毫没有觉得这是个垂垂老矣的病人。他站了起来,面对毛主席,深深鞠了一躬。无论中美关系以后会变成怎样,但在他心里,这个一直为中国人民坚持战斗的伟人,赢得了他的尊敬。
图-尼克松访华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尼克松所表达的观点,毛主席都能明白。可是当他想说话时,含糊的发音让沟通显得有些困难。看着翻译有些迷茫的样子,毛主席不耐烦地拿起笔记本,一字一句地把他想要表达的话写在纸上。
尼克松在一旁看得很是难受,他在之后的回忆录写到:“无论其他人是怎么看待他的,都不能否认他为这个国家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尼克松表示,两国除了要继续合作之外,还要在全世界寻求和平,当听到他这样说,毛主席在笔记本上用力地写到:“和平是美国唯一的目标吗?”尼克松愣住了,他没有想到毛主席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突然想到之前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这是一群革命家,他们会为了理想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到最后一刻,并且不惧牺牲。
如果只是单纯强调和平的话,那么必将会被中国看轻。他们会认为美国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哪怕投降能换来和平也会照做。因此,尼克松觉得不应该以说教的形式和毛主席沟通,而是告诉他,美国也有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停顿了一会儿,严肃地说:“我们寻求的是正义的和平。”
图-尼克松访华
疼痛的折磨让毛主席的动作无法舒展,在他们的会晤即将结束时,他在众人的搀扶下艰难地站了起来。虽然行动很艰难,但毛主席依旧坚持陪尼克松走到门口。在众多摄影、摄像机器的记录下,他推开了旁人一直搀扶着他的手,一个人傲然站立着,向尼克松告别。
这样的场景让尼克松唏嘘不已,毛主席的思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伟大的思想和理念让一个原本贫弱的国家产生了巨变,甚至推动全世界的发展。然而此刻,他却连抬起一杯水的能力都丧失了。这次珍贵的会谈持续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很快,新华社的相关消息传遍了全国,大篇幅文字详细报道了此次会谈,同时附上了一张毛主席和尼克松握手的照片。
国外媒体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转发了新华社的消息。毛主席会见美国前总统的彩色纪录片也在美国迅速流传开来。
从会晤现场走出来的尼克松依旧十分激动,他不停地向接待人员表达着自己兴奋的情绪。他说:“没想到今天能和毛主席就国际关系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深刻交谈,我对此感到十分愉快。”他没想到,尽管毛主席已经是一个高龄老人,谈话间依旧思路清晰,对国际重大问题始终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密切关注。
他甚至感叹,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之所以能够缔造奇迹,就是因为永远保持对事物的关注度和精神、思想永不枯竭的活力。在他看来,毛主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广阔的伟人。
尼克松在中国之行十分愉快,但他的行程却让美国福特政府无法放心。虽然他们一再强调,尼克松此行的身份只是美国普通公民,但是当局者仍然对他的访华内容充满好奇。
这种好奇和迫切想要了解具体内容的心情,一直延续到尼克松结束这令世人瞩目的行程。
图-毛主席与尼克松
很快,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多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急不可待地在美国相聚,对尼克松此行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有些人认为,毛主席邀请尼克松的目的,是同时向美国和苏联政府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肯定会利用美国,与苏联展开抗衡。他们最后挑选了尼克松,是因为他在第一次访华时,就透露过会顶住来自苏联的压力。
有些人觉得,尼克松在职期间,对缓和中美关系所做的努力,成为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方之所以对他释放善意,是因为毛主席一直抱着长远目标,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只看到表面。
就在尼克松回到美国半年后,毛主席因抢救无效于北京逝世。听闻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尼克松发表了声明,他提到:毛主席作为一个思想坚定、勇气非凡的伟人,一直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1972年,尼克松与毛主席,两个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领导人,于第一次相见就达成共识,中美之间的友谊对于两国今后的长足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一直觉得,两国关系之所以能取得突破,应该归功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国际形势的目光如炬。
1976年,美国如期举行大选,大部分选民一直坚定地认为,福特占据了绝对优势,肯定能够获取最后胜利。然而令人跌破眼镜的是,他最后败给了卡特。不少人认为,福特的落败与尼克松的二次访华息息相关。而卡特在当选美国总统后,改变了之前政府的对华政策。他认为,中美关系应该回到正常化。
于是,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来临,中美两国在1979年元旦建交,这也算是给毛主席生前为推动两国关系的深谋远虑画上的圆满句号。
今天二月十七,
九九第5天。
三月的微风吹来,
三月的春花渐开,
三月的节日——国际妇女节,也悄悄到来。
冰心曾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
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
十分之六的善,
十分之七的美。
母亲、妻子、女儿、朋友……
不论是何种身份,
身居何处,
女人都是这世界最美的色彩。
END
喝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