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注册

《中国金融》|杨赫:大型商业银行落实资本新规的思考

2024-01-11 12:48:4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标签: 红色壹号      金融   文化  

导读:大型商业银行需要深刻理解资本新规的内涵要求,把握规则变化及业务影响,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中国金融杂志.jpg


作者|杨赫「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深改办副主任」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期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新规),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资本新规的出台对银行业优化资本管理现代化水平,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更需要深刻理解资本新规的内涵要求,把握规则变化及业务影响,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银行资本内涵与资本新规作用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其资本既是引导自身信贷资源配置的“指挥棒”,也是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防护垫”。随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深入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在战略决策、定价管理、风险管理、经营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资本新规通过完善多层次差异化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我国银行体系经营的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资本是银行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出的监管缺陷,巴塞尔委员会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重新定义了资本构成,明确提出了资本工具的吸收损失要求。基于该框架,我国于2012年6月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定义进行了调整,对资本充足率、风险权重、资本覆盖范围等进行了全面修订,实现了国内资本监管与国际监管标准的更高层次接轨。2015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整体性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规则,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提出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标准。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为破解资本约束难题,实现资本充足水平和银行业务发展之间的平衡,我国有必要形成合规有效且多层次的资本管理体系,更好实现金融稳健安全发展。


资本新规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全球第一,且整体运行稳健。截至2023年9月末,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8%、11.9%、10.4%,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国银行机构众多,业务定位、服务客群等差异较大,资本新规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根据商业银行表内外资产规模以及是否开展跨境业务将机构划分为三档,每档对应不同的监管要求,以此形成多层次和差异化的监管体系。资本新规沿用了巴塞尔协议的“三支柱”框架,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信息披露等核心内容进行了全面革新。同时,资本新规通过扩大风险覆盖面,提升风险控制精细度,严格判定标准、加强信息披露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全方位提升风险管理体系,从微观层面夯实金融稳定基础。


有助于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资本新规通过优化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参数,引导银行科学、合理分配资本,激励其将信贷资源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将中小企业的风险权重从100%下调至85%,将获得国家重大补贴并受到政府监督的股权投资风险权重下调至250%,提升了对科创企业、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上调同业业务的风险权重和资本占用,抑制“资金空转”现象,促进金融服务更好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有助于推动银行业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资本新规不仅明确了差异化的监管体系,同时为商业银行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指明了方向。在顶层设计中,提出风险管理新要求,将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融入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推动银行向资本计量和管理应用转型。在配套系统建设中,资本新规遵循监管匹配性原则,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计量的科学性、敏感性和可比性,探索开发新的风险计量工具,完善对各类风险的分类识别、监测和预警机制。例如,在权重法中,细化了风险暴露类型,新增房地产开发风险暴露等分类,提升信用风险计量的精细度和准确性。在底层数据管理中,资本新规注重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展,推动商业银行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提高数据通用性和信息披露标准,将第三支柱中信息披露表格的数量大幅增加至70张,并对信息披露表格的模板样式、指标定义、表格之间的勾稽关系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国际大型银行资本管理的经验与比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经营和业务开展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监管要求。为满足监管要求,国际大型商业银行采取了多重措施以增强资本积累和管理能力,在监管趋严、低利率环境下有效提升了资本充足水平。


强化轻资本运营的管理理念。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支撑风险加权资产(RWA)增长的关键,优化资本使用效率、寻求更为轻资本的发展模式,成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提升内生资本补充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为有效节约资本,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不断提升高附加值的业务比重,例如,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交易银行、代理托管等需求管理型、资本占用率低的业务。同时,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效能,使其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匹配RWA扩张速度,从而保持稳定的资本充足水平。


创新拓展资本外源补充渠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利润下滑明显,造成内源性资本补充占比下降,加快资本外源补充工具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例如,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偏好股权类资本补充工具,通过发行优先股、信托优先证券(TruPS)补充资本,帮助其在金融危机期间正常运营。欧洲和日本大型商业银行对债券类资本工具依赖度较高,主要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应急可转债、混合资本债等债券类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除发行融资工具外,部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尝试通过薪酬激励改革来创新补充资本金,引入递延或有资本计划(DCCP),将锁定期内递延支付的绩效奖金计入银行资本。由此可见,多元化的资本补充工具有效缓解了国际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压力。


优化调整经营和业务结构。在增厚分子端资本的同时,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也选择以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权重的方式,从分母端入手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例如,在总量方面,美国银行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去杠杆,资产规模增速明显下降。2008年至2022年,美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年化增长率为5.5%,较2000年至2007年年化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在结构方面,由于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跨境业务和银行同业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为满足监管要求,快速调整全球经营布局和业务结构,退出三方回购托管业务,收缩海外业务条线,更加专注于服务本土业务。


提升风险计量精细化水平。准确识别、计量和管理风险能大幅减少外部冲击引致的非预期损失对银行资本的消耗。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以满足新的资本监管标准为契机,对风险计量技术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加快应用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经济增加值(EVA)等具有价值评估性质的指标,并将其作为各机构、各产品和各类型客户的核心考核评价手段。在实践中,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突出强调要突破部门、业务种类、风险种类的限制,在银行或集团层面实现跨账户、跨业务条线与跨风险种类的全面计量和管理。


夯实数据治理和信息披露基础能力。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数据的收集、处理、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普遍选择将大量资源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IT基础设施倾斜,以夯实数据治理和信息披露的基础能力。其中大部分用于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分散于各条业务线的“数据孤岛”链接起来,使全集团可以采用一致和标准化的方式管理数据。例如,截至2022年末,已有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将超过50%的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同时,银行普遍使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分析数据,帮助建立覆盖各类风险信息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体系。


大型商业银行高标准实施资本新规的几点思考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把强化监管、防范风险放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型商业银行要胸怀“国之大者”,提高站位认识,利用好资本新规的落地契机,全面提升资本积累能力、风险抵御能力、数据要素治理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大行力量。


严格落实资本新规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要深化对落实资本新规的认识,推动自身资本管理体系建设、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协同发展。一是贯彻系统性思维,整体推进资本新规落地。落实资本新规是一项涉及全行所有部门和业务的系统性工程,并非简单修改现有模型参数就可完成。大型商业银行要在较高层面研究成立协调机制,根据要求倒排时间表,分解任务、确定责任人,消除落实过程中的潜在“堵点”和不同步现象,确保落实速度和质量。二是加强对落实资本新规的宣导,结合自身实际,深化风险管理认识,对于重点部门和业务条线做好专题培训,在经营一线做好普及教育,增强落实资本新规的内生动力。三是与监管部门建立专项联系渠道,就资本新规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与监管部门沟通,共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最佳实践、典型案例等,推动资本新规早日落地。


科学提高资本积累能力。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当前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银行监管更加精细化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能力。一是提升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可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发展财富管理、交易业务等轻资本业务,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提高资本收益水平。二是科学开展外源性资本补充。结合境内外市场特点,综合评估资本供需情况,做好各类资本工具发行与赎回常态化管理。加强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的研究和储备,做好适时发行准备。三是完善经济资本使用考核评价体制。对照资本新规要求,结合国际银行在落实巴塞尔协议Ⅲ中的经验,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经济资本考核评价机制。


发挥资本牵引驱动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优质金融服务供给。大型商业银行要以落实资本新规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资本的“指挥棒”作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准确传导资本新规政策导向。升级资本管理系统,优化完善经济资本优惠参数和资本成本系数,提升经济资本指标的管理适用性,优化全行资产负债布局,充分激发基层价值创造动力。二是形成资本管理动态迭代机制。依据宏观经济和经营形势及时调整资本管理体系设定,快速校准资本管理导向。


提升风险计量应用水平。风险计量是银行资本监管体系的核心部分。大型商业银行要把资本新规实施的落脚点放在丰富风险监管指标计量的应用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改进上。一是牢固树立价值创造导向,优化经济附加值指标的计量规则,在充分理解掌握资本新规主要规则变化、深入分析对业务经营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维度核算体系。二是投入更多人力财力,构建高性能、高算力的风险管理系统,及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风险计量工具,提高各业务单元风险管理能力。三是持续扩大风险计量成果在资源配置、综合定价、信贷审批、客户准入、客户营销等环节的应用,以应用为导向,以计量促管理,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全面优化面向资本新规的数据治理和信息披露体系。资本新规实施后,银行资本管理的第三支柱信息披露要求将会显著提升,并与第一、第二支柱形成有效互补。大型商业银行面临更精细化的信息披露要求,需要加快优化信息系统、压力测试和信息披露等配套机制,塑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全新的生态。一是结合资本新规要求,在过渡期内加快梳理相关标准化数据的统计、检验、报送等工作流程,着手建立资本管理相关数据治理体系;同时,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披露过程中的应用,提升资本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二是完善资本管理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让投资者更有效地利用资本管理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损失,更好实现资本新规促进风险管理的初衷。三是关注全球环境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最新要求,在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下,引导资本管理更加前瞻性地适应气候风险目标的要求,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责任编辑  植凤寅)



祥云插画边角.png


腊月初一

 2024年1月11日

三九第3天




冬日的暖阳里,

风无声,花不语,

没有火辣辣的热情,

却满是温馨。




END




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








搜索

X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ongse19191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