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注册

王勃《羁春》

2024-03-04 13:38:3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标签: 红色壹号      文化     

王勃《羁春》.jpg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


行至北园,里面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落花纷飞,时光匆匆。


注释


羁:系住,留下。

倦:厌烦,疲倦

春事:春天的景物。

落花:落花的寓意很多,凋谢的花朵,人衰老飘零。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思乡诗。


十六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唐高宗读其文章《乾元殿颂》颂词,大赞:“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然而,担任沛王府修撰两年后,因《檄英王鸡文》一文,被唐高宗斥责: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将他逐出长安,仕途毁于一旦。


之后,王勃从长安出发,开启了他在四川大约三年的游历。蜀中山川触动了王勃对故乡的思念,《羁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其诗歌主张为十六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这首五绝,虽只二十个字,却壮丽宏阔,刚健润泽,彰显了王勃“立言见志”的诗歌特点。


羁春,就是滞留在春天,难以归家。乡愁,往往在春日与秋日最为浓烈。他的另一首《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秋日乡愁诗,且韵脚一致,可视为乡愁“双璧”。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写借景抒情,道出了心中对于故园的无尽思念,同时也渴望能够再次得到机会,重返长安。王勃在蜀,实属无奈,一心念归,于春秋思乡之作,皆能有所感受。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jpg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一二两句是说,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这是写“羁旅之厌倦”。


漂泊蜀地,与心中志向,相去甚远,故而有“客心千里倦”的感慨,这足以说明入蜀之后,诗人并不能通过游览名胜来消解内心的苦闷,反而更加渴望回到长安。“千里”二字,言离长安之远,思念之深。我们看见的是千里漂泊,看不见的是王勃坎坷的人生。在仕途无望的面前,这样的“千里”更蒙上一层忧伤的色彩,与乡愁紧紧包裹,浓烈得愈加化不开。


一面是“客心千里倦”羁旅的厌倦,一面是“春事一朝归”思乡的浓郁,一个侧面描写,一个正面描写,已将一幅游子思乡图勾勒出来。羁旅、漂泊、无奈,是王勃在蜀的辛酸,也是许多人遭遇坎坷的人生写照。也就是说,“客心千里倦”,不仅仅是王勃个人,是无数在外漂泊,却仍然一事无成,一无所有的游子们。这就使得这首诗摆脱了个人小情,而上升到普世大情,引人共情,动人心弦,成为名篇佳作的最主要原因。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1.jpg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三四两句是说,行至北园,里面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落花纷飞,时光匆匆。这是写“思乡之深情”。


一二句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从正面描写诗人之感受,羁旅、厌倦、思乡。三四句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则是从侧面描写诗人之感受,北园的花已经开始落了,可是诗人仍然滞留蜀地,不能归去。


一个“伤”字,将羁旅之后失落与寂寞,思念与无奈,苦闷与寥落一笔带过,同时,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痛苦。


“重见落花飞”,终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人生困境,欲归而不得,欲飞而不得,一个人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何其难哉!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最关键的是那些胸中依旧有抱负的人,理想破灭造成的伤害,是无穷无尽的。这一笔虚写,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范之句。


纵览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开阔,沉郁顿挫,情感深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感人深邃,堪称怀乡诗中的不世经典。


三横线.gif



今天是2024年3月4日,

正月十四,

九九第2天




你向往什么,

就向着那里努力;

你期待什么,

就全身心的追求。




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







搜索

X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ongse19191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