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廿三,
星期一。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
可见之物,实为非物。
可感之事,实为非事。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长安靖安宅里,妻子韦丛日日面对着窗前碧柳;四川广元望驿台前,丈夫元稹对着春意阑珊,落红满地,无限惆怅。
分隔两地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失殆尽。此时,家人思念着异乡的亲人,异乡的亲人也思念着家人。
注释
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扑地:遍地。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春光:一作“春风”。
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春愁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以元稹妻子韦丛的角度写思念,而非以自己的角度。这就跳出了友情,进入到一种爱情角度。自己作为旁观者,记载了一对夫妻春日不能相见的悲伤与忧愁。
白居易站在友人角度,深深理解元稹的思归之情。他自己又何尝不想与一生的知己好友相会呢?于是,就以其妻子口吻,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春愁诗。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这两句是说,长安靖安宅里,妻子韦丛日日面对着窗前碧柳;四川广元望驿台前,丈夫元稹对着春意阑珊,落红满地。这是写“两人之分居”。
“靖安宅里”“望驿台前”两处时空的写法,让人想起杜甫的“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两处时空写法。两处时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写出了两个人相隔千里之遥的处境。“当窗柳”与“扑地花”则是写时间,已经是柳絮飘飞的暮春三月。
元稹在《使东川》前两句诗中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其“怅望”所谓何事?当是应允韦丛春日相聚一事不能实现,故有此情。白居易前两句也是对于元稹前两句的回应。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这两句是说,分别两处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失殆尽。此时,家人思念着外出的亲人,外出的亲人也思念着家人。这是写“两人之相思”。
杜甫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可是,一直等到“两处春光同日尽”,元稹夫妻二人也没有能够相聚。这是反用杜诗之意,写尽离愁别绪之情。
元稹《使东川》后两句诗云:“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正是对于前文“怅望”的一种具体阐述,春日即将结束,可是游子仍未能归来。“居人思客客思家”,两两相思无尽时,除非相见恨难消。
一首相思曲,结成千千结。天下又有多少有情人分隔两地,在这个美好的春天不能相见。也许,美好是生命的一部分,遗憾也应该是生命的一部分吧!不过,还是希望这个春天,少一点遗憾多一点美好!
今天是2024年4月1日,
二月廿三,
星期一。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
可见之物,实为非物。
可感之事,实为非事。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