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注册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2024-05-29 14:35: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标签: 苏轼   红色壹号   白酒   红朝壹号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jpg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分割线.gif


柔软的青草,齐刷刷的莎草,经雨水洗过之后,分外清新;雨后轻软的沙路上,骑马也不会扬起灰尘。乡间真是美丽,不知何时,才能归隐田园呢?


在阳光照耀下,天气变得和暖起来,田野中的桑麻,一派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

分割线.gif

谢雨:旱后喜雨,设祭谢神。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赏析

分割线.gif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田园词。


田园诗不稀奇,从陶渊明到唐代田园诗派,再到苏东坡,一直有人写。但是,田园词,苏东坡这五首《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却是开宋词之先河。这是最后一首,写的时间是初夏。已经能够闻到艾草的熏香味。


这首词前有小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序中交代了作词的背景以及潭水的位置与情况。词人描写了“石潭谢雨”的经过,软草、新雨、轻沙、走马、日暖、桑麻、风来、蒿艾,等词句一下子将一个美丽的田园风光描绘出来了。


苏东坡.jpg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上阕是说,柔软的青草,齐刷刷的莎草,经雨水洗过之后,分外清新;雨后轻软的沙路上,骑马也不会扬起灰尘。乡间真是美丽,不知何时,才能归隐田园呢?这是写“道上之所见”。


在苏轼治理下,徐州乡村焕然一新,词人不禁想与民同乐,融入他们的田园生活中去。所以,他笔下的文字是轻盈的,是生动的,是喜悦的,是有趣的。求雨之后的舒缓与开心,在草儿青,雨儿细,风儿轻,马儿欢中表露无遗。


“何时收拾耦耕身”之“耦耕”,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jù)、桀溺,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并非人名。长沮,桀溺,意为在水田里干活的一个高个子和一个壮汉。耦(ǒu),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个人各执一耜(犁),同耕一尺宽之地。耦(ǒu)而耕,两人并耕。词人借助这个典故,表达的是一份归隐之志。可见,当时新旧党争已经日趋白热化,这让东坡对于官场感到一丝厌倦。后来,离开黄州的苏轼去找王安石,王安石跟他说不如归隐。他跟王安石说,要是早一点跟他说归隐就好了。其实,在徐州这期间,这种归隐的情绪已然萌生。乡村的淳朴、宁静,给了词人一份踏实与安心。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下阕是说,在阳光照耀下,天气变得和暖起来,田野中的桑麻,一派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这是写“田野之所见”。


桑麻、蒿艾,从侧面交代了写作时间是在初夏。“日暖桑麻光似泼”,是从视觉上来表达的;“风来蒿艾气如薰”,是从嗅觉上来表达的。这两句对仗工整,写的极其温柔、和美,将初夏田间的美好一下子写尽了。


“使君元是此中人”,点出了词人的身份,既是一州之太守,又是农民的儿子,一种与民同乐,爱民如子的清官形象就被勾勒出来了。

纵览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炙热,移步换景,极其自然,寓情于景,喜悦之情,爱民之心,溢于言表,是为田园词中的绝妙佳作。






今天是2024年5月29日,

四月廿二


历史上的今天:

1993年5月29日 第四届亚太红会大会闭幕

1981年5月29日 宋庆龄逝世

1953年5月29日 人类首次登上珠峰

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

1904年5月29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

1382年5月29日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0479年5月29日 萧道成代宋建齐





世间的财富、地位和名声,

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所得,

那么就像生长在山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茂昌盛、绵延不断。

没有厚德,

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

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

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

马上就会枯萎。










文章评论

为了使您的评论跨过审核阶段,能够快速被更多人看到,请您先登录哟^-^
加载中~

搜索

X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ongse19191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