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68025875
周一至周五 8:30-16: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8层
微信客服:hongse191919
在“碧山涢水”的安陆,李白故里广场上矗立着一块类似酒盏形状的湖石,上刻一个大大的“醉”字,这使我想到李白的一句诗:“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主人端出美酒,定能使客人醉倒,醉后便分不清这里是他乡还是故乡了——大概是安陆的美酒留住了李白?
说到李白在安陆的生活,也常用“酒隐安陆”这一句来描述,的确,李白与诗密不可分,李白的诗与酒紧紧相连。
杜甫曾这样描绘李白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也自述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总之就是不停地喝。为什么要喝这么多?
唐朝的酒分为浊酒和清酒。浊酒用米、酒曲、水发酵而成,液体是浅绿色且混浊,所以也叫“绿蚁”;再继续提炼就是清酒。浊酒价低,清酒价高,度数与口感也有所不同。根据诗文判断,杜甫喜欢浊酒,李白钟爱清酒。除此之外,当时还有果酒等各种颜色的酒。
那时的酒是用粮食发酵酿造,酒精度在20度左右。由于发酵时粮食被酒曲糖化,味道主要是酸味和甜味儿,并不辛辣。李白诗里常说“一饮三百杯”,除去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说明了一个事实:要想醉就得多喝。
多喝酒要花多少钱呢?有人按照“金樽清酒斗十千”等诗文算来算去得出结论:那时一斤酒约合300多元人民币,与现在普通的酒价格相仿。
人生如梦。美酒陪伴诗仙李白走到梦醒时分。李白62岁时在安徽当涂去世。关于李白之死最著名的传说是,醉酒后去拥抱水中的月亮。
在安徽当涂李白墓,全国各地的拜谒者、游客为李白带来各自家乡的美酒。但我发现,给李白送白酒的多,送黄酒或果酒的少。其实,在李白生活的时代并不喝现在的高度数白酒。
元朝时蒸馏法从阿拉伯传入中国,才有了高度数白酒,也叫烧酒,文献里从此对白酒的记载就多了起来。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虽然有了白酒,但是元、明、清乃至民国,中国人主要还是喝黄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以后。
清代的《红楼梦》中描写的大量宴饮的场景中,喝黄酒是常态。在第三十八回曾写到林黛玉要“烧酒”的情节:
黛玉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烧酒”(白酒)不是宴会的常备酒,黛玉主动提出“喝口烧酒”是作为药酒来引用,而且只喝了一口。
民国时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中描写郝寿峰请樊家树到小酒馆吃饭那一段,可以看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喝黄酒的情景:
上了大街,寿峰找了一家四川小饭馆,二人一同进去。落座之后,寿峰先道:“先来一斤花雕。”
家树道:“关大叔,你不是说喝醉了为止吗?我快醉了,怎么样?”寿峰突然站起来,身子晃了两晃,两手按住桌子,笑道:“三斤了,该醉了。”
在酒桌上郝寿峰自述,自己壮年时在口外当过“胡匪”,按照现在人的想象,这种人应该用大碗喝高度白酒,但从这小说的描写看,当时不仅是贵族文人雅士,普通人生活中也是喝黄酒的。黄酒与李白所喝的酒精度差不多。
高度数白酒大行其道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中国人不仅改变了喝黄酒的习惯,诸如赋诗行令等文雅活动也在大多数酒桌上逐渐消失了。
当然,不论后人给李白敬什么酒,都体现了中国人爱诗人、爱诗歌的优秀文化传统。
今天是2024年5月29日,
四月廿二。
历史上的今天:
1993年5月29日 第四届亚太红会大会闭幕,
1981年5月29日 宋庆龄逝世,
1953年5月29日 人类首次登上珠峰,
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
1904年5月29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
1382年5月29日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0479年5月29日 萧道成代宋建齐。
世间的财富、地位和名声,
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所得,
那么就像生长在山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茂昌盛、绵延不断。
没有厚德,
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
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
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
马上就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