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注册

杜甫《又呈吴郎》

2024-09-24 11:35: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标签: 杜甫   又呈吴郎   红色壹号   红朝壹号  

杜甫《又呈吴郎》.png


又呈吴郎

杜甫〔唐代〕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赏析 / 严勇

译文


任凭西邻在堂前打枣。这位西邻是一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她毫无依靠。

她如果不是因为困穷,怎么能做出这等事来呢?只是因为她心怀恐惧,反而要对她格外亲切,好使她放心地来打。

她对你这位远客怀着警惕,怕你不许她打枣,那是她太多事了。可是你一来就插上篱笆,把堂前的枣树围了起来,未免太顶真了吧。

那个妇人曾经向我诉说过自己的贫穷,她因官府的横征暴敛而贫到了骨。我因此一想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仍未停息,不禁泪如雨下。

注释


呈:呈送,尊敬的说法。


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任:放任,不拘束。


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只缘:正因为。恐惧:害怕。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悯农诗。


杜甫的内心是滚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正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在动荡不安,战乱频频的时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杜甫正是选中了一个无食无儿的妇人,以此来带出整个大地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困境。这样的胸怀无疑是博大的,是宽广的,是令人动容的。都说杜甫的笔下,最有时代烙印,是“安史之乱”最生动的一部史书,这篇诗歌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首联交代这位妇女的身份,即“无食无儿”一位无依无靠的妇人。面对这样的西邻,她来偷打两个枣,就不要太计较了。杜甫以前住在这里,就一直任她去偷打。现在,这里让给了一位姓吴的亲戚住,他就不让。所以,杜甫将自己以前的做法说给他听,希望他也能跟自己一样,任她打枣。


紧接着,杜甫替西邻解释,如果不是因为困穷,她怎么能做出这等事来呢?倒是你反而要对她格外亲切,好使她放心地来打。因为她心怀恐惧,不知道如何面对你,如何面对明天的生活。


颈联,各打五十大板,她有不对的地方,你也同样不对。她的不对在于,她对你这位远客怀着警惕,怕你不许她打枣。你的不对在于,一来就插上篱笆,把堂前的枣树围了起来,未免太顶真了吧。

尾联,诗人同情西邻的遭遇,并由此想到了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明百姓。这是杜甫写作的一贯思路,由眼前之景,想起天下苍生。这是自然而然的,是发自内心的,是杜甫崇高个人情怀的一种独特彰显。他最后为那位可怜的西邻开脱,她因官府的横征暴敛而贫到了骨,并跟我哭诉过无数次,你就让她一下吧。同时,杜甫也将心中最大的悲伤告诉了亲戚,我为天下的贫苦人民都感到难过,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不需要去偷枣过日子呢?诗人泪如雨下,正是“叹息肠内热”的又一次生动体现。


纵览全诗,结构巧妙,劝诫委婉,心胸宽广,人格高尚,情怀高远,心忧天下,思想深邃,现实感强,引人共鸣,是为悯农诗中的名篇佳作。



宾酒酒瓶装饰.png




今天是2024年9月24日,

甲辰年八月廿二,

星期二,

历史上的今天: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红色壹号,不只是酒,

它是英雄的见证,

是时代的印记,

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






红色壹号,展家国情怀!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红色壹号酒业”官方微博和公众号。







搜索

X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ongse19191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